首页 大唐第一公主 下章
第35章
 忍冬走了没一会儿, 裴英娘起⾝, 继续和五花马流感情。

 ⽇头已经渐渐偏西,廊檐两旁栽种有⾼大蓊郁的林木,枝叶郁郁葱葱, 几乎遮天蔽⽇。

 马奴把马牵到树下,尽量让裴英娘待在荫凉的树影里。

 公主⾝娇⾁贵,一张柔嫰莹⽩的脸, 像西域进贡的一种晕⾊珍珠, 散发着⾼洁璀璨的柔和光辉,可不能晒黑了。

 八王院的户奴杨知恩匆匆走过, 驻⾜观望一阵,见李旦不在, 悄悄退开。

 裴英娘叫住他“你是从宮外回来的?”

 杨知恩会说一口地道的长安本地方言,李旦通常派他出宮打听消息或是料理一些琐碎事情。

 杨知恩袖手应喏。

 “打听清楚了?”裴英娘喂黑马吃下一枚糙⾖饼,拍拍手, 登上台阶, 站在廊檐下, 俯视杨知恩, “蔡四郞的事,可打点好了?他怎么会掺和到胡人争斗中去?”

 杨知恩犹豫了一下,不知道该不该说。

 裴英娘笑了笑,在半夏端上来的铜盆里洗净手“这事是因我而起的, 阿兄不会瞒着我。”

 杨知恩佝偻着,不敢抬头看裴英娘“蔡四郞并非主犯,年纪又小,张娘子已经派人把他赎出万年县衙。仆找昨天的武侯卫打听了一下,据说蔡四郞的亡⽗此前曾向胡商借贷。”

 裴英娘恍然大悟。

 蔡老大嗜赌如命,为了凑齐赌资,连利息极⾼的放贷也敢借,然后利滚利,加上逢赌必输,欠下的钱越来越多。到最后走投无路,为了应付追债的胡人,竟然狠心卖卖子。

 马氏赎⾝之后,蔡老大再度上门纠,最后夫俩闹得不死不休,一个送了命,一个失手酿成大错,锒铛⼊狱。

 蔡四郞无力拯救自己的⺟亲,便把仇恨投诸到盘剥蔡老大的胡商⾝上。

 裴英娘想起蔡四郞那个狠⿇木的眼神,带着野兽的凶狠冷漠,律法道德,世间万物,他都不放在眼里,他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烈火,所到之处狼烟滚滚,似乎想毁灭目之所及的一切。

 杨知恩说蔡四郞不是主犯,裴英娘不敢苟同,她有种直觉,坊民和胡商的冲突,应该就是蔡四郞挑起来的。

 不能因为蔡四郞才十四岁,就小看他。

 当初他敢去大理寺为⺟鸣冤,把马氏的事情闹大,甚至于惊动李旦,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冲动吗?

 旁人都觉得他痴心妄想,莽撞蠢笨,公主的家奴又如何?一个皇室养女,越到这种关头,只会迅速和家奴撇清⼲系,绝不会冒险施救一个昔⽇奴仆。

 蔡四郞也没抱什么希望,可为了那一丝可能,他仍旧义无反顾,口口声声公主家奴,把毫不知情的裴英娘拉下⽔。

 半夏和忍冬都对蔡四郞很不満,想找公主求助,方法多的是,他先把公主是马氏靠山的事传得沸沸扬扬的,损害了裴英娘的名声不说,还会让大理寺提⾼警惕,判决愈发严格。如此损人不利已,实在糊涂!

 裴英娘倒是或多或少能猜出蔡四郞的打算。

 他的目的,并不是迫裴英娘向大理寺施庒,而是把马氏杀夫的事情闹大,闹得越大,同情马氏的人越多,牵连进案件的人越复杂,马氏就能多活几天。

 一开始是⾝为永安公主的裴英娘,现在是城中放贷的胡人和坊民,不知道蔡四郞的下一个目标,会是哪方势力。

 为了救马氏,蔡四郞只怕连李治和武皇后都敢编排。

 裴英娘叹口气,不知道该为蔡四郞的孝顺感慨,还是为他的‮狂疯‬心惊。

 李旦从球场过来,听杨知恩说了蔡四郞的事,没有多想,直接道:“送他走,越远越好。”

 裴英娘在一旁扯一扯李旦的⾐袖“马娘子还在大理寺呢,这时候送他走,谁知他会不会再跑回来?”

 李旦不语,他的人亲自送蔡四郞走,就不会让他有逃脫的机会。不过这种事,英娘不需要明⽩。

 “先暂时把蔡四郞看管起来吧。”裴英娘想了想,决定给蔡四郞一个机会,毕竟他是马氏唯一的儿子“告诉蔡四郞,马娘子的判决极有可能是流刑,他们⺟子还有团圆的一天,如果他再闹,就不一定了。”

 杨知恩看李旦没说话,知道他默许裴英娘的做法,躬⾝应承,自去忙活。

 回东阁的路上,裴英娘觉得李旦似乎有些不⾼兴,嘴角轻抿,眉头微蹙,一副心事沉沉的模样。

 莫非今天的球赛他输了?

 “胜败乃兵家常事。”裴英娘脯,学着儒学士平时授课时老气横秋的语气,缓缓道“何况一场球赛呢?阿兄下次一定能赢的。”

 李旦怔了一下,眼底漾出一丝清浅的笑容,郁⾊略微淡去几分,弯抱起她“今天累不累?”

 裴英娘有些羞赧,她虽然生得矮小,但年底就要十岁了,还被李旦抱着走,好像有点不合适。

 不过李旦现在心情不好,为了安慰他,她这个做妹妹的,只能委屈一下,装乖卖巧,哄兄长开心啦。

 她伸手去够李旦肩头低垂的幞头帛带,把乌黑的帛带绕在指间当成花绳玩“我不累,明天还能接着学。”

 李旦淡淡一笑。

 到了东阁,李旦放开裴英娘“明天还是和今天一样,散学过后冯德会去接你。”

 裴英娘点点头,李旦虽然是富贵闲人,但来往应酬不会少,不可能天天接送她。

 李旦摸摸裴英娘的头顶,言又止,既然她已经深处宮闱,注定躲不开纷纷扰扰,还是不要吓着她,让她先好好玩几天吧。

 裴英娘目送李旦离开,突然捧着肚子,扑哧扑哧笑个不停。

 半夏和忍冬莫名所以,一脸茫然。

 裴英娘笑得眼泪都出来了,踉跄着回到寝殿,躺在坐褥上,让半夏给她肚子。

 八王院和东阁隔着重重回廊和几座⾼楼主殿,李旦一路沉默,踏着沉重的脚步,回到八王院。

 冯德唤內侍上前为李旦宽⾐,內侍刚伸出手,忽然神⾊大变,跪倒在地。

 李旦蹙眉,走到竹帘后,自己除下外袍,披上一件⼲净清慡的宽袖领袍。

 冯德气急,轻轻踹內侍一脚,轻声责骂:“你没吃还是怎么的?这么简单的差事都⼲不好!”

 內侍瑟瑟发抖,抬起头时,神⾊惶恐:“大王、大王的幞头带子…”

 “带子怎么了?糊涂东西…”冯德恶声恶气,回头看向李旦。

 他骂人的话噎在嗓子眼里,脸⾊也变了。

 “大王。”冯德小心翼翼靠近李旦“刚才永安公主…”

 李旦坐在书案前,撩起眼帘,扫他一眼。

 冯德不敢隐瞒,支支吾吾着说:“永安公主她、她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

 他让內侍把钿螺八角铜镜送进房,跪在地上,双手把铜镜举得⾼⾼的,让李旦自己看。

 李旦看着铜镜,他的幞头还未解下,低垂的两帛带被人系在一起,绕成结子,编出一只蝴蝶的形状。

 蝴蝶编得栩栩如生,随着他的动作,翅膀轻轻扇动,活灵活现,因此非常的显眼。

 冯德知道李旦不喜别人近⾝伺候,平时随侍左右时,基本上老老实实跟在李旦⾝后几步远的地方,不敢抬头,所以没发现帛带的异常。

 但是其他人可就不一样了,可以想见,回八王院的路上,有多少宮婢、內侍看见平时严肃沉默的八王肩膀后面挂着一只大蝴蝶!

 不用说,蝴蝶自然是裴英娘的杰作。只有她能肆无忌惮地把李旦的幞头带子揪着玩。

 冯德哭笑不得,永安公主平时不是很稳重內敛的吗,怎么也这么调⽪?八王肯定会生气的!

 出乎他的意料,李旦并没有恼怒,只是‮头摇‬笑了笑,继续埋头翻看书卷。

 不但丝毫没有生气的迹象,反而眉眼舒展,和刚才沉默不语的样子判若两人。

 仿佛一幅死气沉沉的⽔墨画,忽然有了鲜活的生机。

 冯德松口气,挥退內侍。

 五天之后,裴英娘才开始第一次真正的骑马。

 今天她不是一个人单独来围场的,李令月死乞⽩赖,非要跟着过来和她一起练习骑术——原因无他,薛绍今天在隔壁球场参加马球赛。

 天气晴好,太子李弘和礼部侍郞在麟德殿宴请各国使臣。

 倭国一向仰慕大唐风尚,效仿大唐,也组建了一支波罗球队,听说球队的队员大部分是倭国皇族王孙。倭国使臣认为自己‮家国‬的波罗球队乃天潢贵胄,非常具有实力,曾多次提出,想和大唐的波罗球队切磋一下球技。

 太子向来仁厚大度,慷慨应允下来,球赛就选在今天。

 朝廷‮员官‬们自诩是中原上国,觉得和倭国的比赛只是闲暇时的消遣,不用太兴师动众,没有劳动李贤、李旦,‮出派‬的队员是十二卫中年轻俊朗的少年郞,没有超过二十岁的。

 李令月骑在一匹温顺的三花马上,有些担心“倭国人虽然个子小,但凶狠耝野,三表兄不会受伤吧?”

 裴英娘也坐在马背上,不过她⾝后还坐了一个房瑶光。李治听说她最近在学骑马,特意找武皇后借人,把骑本领⾼超的房瑶光派来亲自教她。

 “阿姊放心,太子和诸位相公在场观看比赛,倭国人不敢伤人。”

 李令月点点头,觉得裴英娘说得对,可她依然忧心忡忡,提心吊胆。

 事实证明不吉利的话还是少说为妙,李令月忧愁来忧愁去,还真是一语成谶。

 薛绍摔下马了。

 球场的喧闹声传到围场这边,李令月来不及派人去球场探听状况,一勒缰绳,像一道迅疾的风,呼啸而去。

 沿路的宮婢、宦者躲闪不及。

 裴英娘现在还只能牵着笼头在平坦的围场上慢腾腾转圈,拦不住骑术娴的李令月,慌忙叫忍冬把自己抱下马“快让人去球场,拦住太平公主!”

 李令月待人很宽和,但涉及到薛绍,天晓得她会不会找倭国人撒气。事关两国外,不能由着她任

 一声马嘶在耳畔响起,房瑶光一言不发,夹紧马腹,纵马追了上去。

 裴英娘松口气,怎么把房瑶光给忘了!有她在,肯定能追上李令月。

 半盏茶的工夫,房瑶光提溜着愤愤不平的李令月,返回球场。

 李令月不住挣扎“房女史,我只是过去探望三表兄,又不会惊扰使臣和太子,你抓着我⼲什么?”

 房瑶光面⾊冷淡,不顾李令月的言辞威胁或是讨好奉承,坚持把她送回裴英娘⾝边。

 “阿姊,这会儿外边正着呢,咱们贸贸然过去,只会给三表兄添⿇烦。”裴英娘揽住李令月的胳膊,细声细气安慰她“等昭善打听清楚情况,我陪阿姊一起去看三表兄。”

 李令月冷静下来,顿⾜道:“我就说倭国人没安好心!”

 裴英娘没有反驳,倭国人口口声声仰慕大唐风采,恨不能把整座长安城原样搬回他们自己‮家国‬。那些倭国使臣和留‮生学‬讨好朝廷‮员官‬的手段,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连裴英娘作为旁观者,都替他们觉得脸红。恭顺到没有脊梁的倭国人竟然敢在太子李弘面前伤人,实在诡异。

 不一会儿,先一步去打探消息的昭善匆匆回到围场“薛三郞的胳膊摔伤了,太子殿下命人把薛三郞抬下场救治。”

 李令月听说薛绍果真受伤了,顿时急红了眼睛,哪还顾得上其他,二话不说,提起裙角,再度奔向球场的方向。

 裴英娘知道这回是无论如何都拦不下李令月的,匆匆吩咐几句,带着半夏跟上去。

 薛绍被人抬到东廊诊治,两名尚药局司医为他除下外袍,捏青肿的部位。

 李令月冲进回廊,一眼看到薛绍绵软无力的胳膊,知道他正忍受着‮大巨‬的痛苦,鼻尖微酸,眼里有泪光闪动“谁把三郞撞下马的?”

 周围的司医、內侍连忙拜伏行礼。

 薛绍的马童擦擦眼睛,愤愤道:“是那个脑袋尖尖的倭人!郞君抢到波罗球,他为了撒气,故意用鞠杖的尖端刺郞君的马,马受惊扬蹄,郞君才会摔下来的!他还驱使他的马踩踏郞君!我亲眼看到的,马蹄对着郞君的口,⾜⾜踩了三下!”

 內侍们面面相觑,不敢吭声。

 李令月气得牙齿战战,薛绍自幼⽗⺟双亡,备受兄长和长辈们的怜爱,什么时候受过这种委屈!

 她冷声道:“王兄呢?我要见他!”

 薛绍脸⾊苍⽩,満头大汗,強撑着道:“别…公主,莫要…”

 他只勉強说出几个模糊的字眼,疼得冷汗连连,再吐不出一个清晰的字音来。

 李令月不甘心,恨不能立刻把倭国人揪到面前胖揍一顿,又怕薛绍生气,菗出丝帕,小心翼翼拂去薛绍眉尖的冷汗“好,我不管那个倭人了。表兄,你别动,好好躺着,让司医给你把胳膊接上。”

 薛绍的胳膊软塌榻耷拉在前,一看就知道骨头已经断了。他痛得一阵阵晕眩,早已经支持不住,怕李令月着急,強打精神,勉強笑了一下,但发乌的嘴破坏了他的笑容“我没事…男儿大丈夫,哪、哪有不受伤的…”

 李令月強忍着愤怒和心疼,挤出一丝笑容“表兄放心,我知道轻重。”

 薛绍眼⽪颤动,昏睡过去。

 裴英娘领着老态龙钟的奉御匆匆赶到。

 奉御平常只为圣人李治看诊,薛绍是普通护卫,请不动奉御,只能由司医为他治伤。

 裴英娘深受李治疼爱,有个头疼脑热,为她请脉的一般是尚药局直长,有时候是奉御本人。

 刚才她让房瑶光赶去尚药局,骗奉御说自己摔下马,成功把奉御诓来了。

 奉御其实不想来的,他只服侍圣人,其他王孙公子,他懒得理会。可永安公主眼下风头正盛,和太平公主一样,是圣人的心头⾁。万一他推脫不去,让永安公主落下残疾,圣人岂会饶恕他?

 天子一怒,犹如雷霆霹雳,无人可挡。

 奉御当下不再犹豫,带着几个小童匆匆赶到围场,结果却看到一个活蹦跳、中气十⾜的永安公主。

 奉御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裴英娘哪里还有闲心安抚他,直接拽着他的袍子,把他带到东廊来。

 难为奉御老大年纪,跑了一路,竟然脸不红、气不。看到薛绍的伤情,立刻吩咐司医剪开薛绍的⾐裳,然而命药童打开他的药箱,取出夹板和绸布。

 气度沉着,早没了刚才生气时的恼羞成怒。

 裴英娘暗暗佩服,别的不说,光看奉御这么大的年纪,还能保持強健的体力,必定对养生之道很有心得,难怪李治和武皇后如此信任他的医术。

 李令月紧紧攥着裴英娘的手“英娘,多亏你想得周到,我只顾着生气了,什么都想不起来。”

 这时候,请来奉御为薛绍诊治才是最重要的,倭人和球赛的事,可以事后再去理会。

 裴英娘没说话,轻轻回握李令月。

 她能感受到李令月在轻轻颤抖。

 李旦曾经想阻止李令月和薛绍往来,武皇后多次明里暗里表示出对薛绍的不喜。

 这一切都不能影响李令月和薛绍的感情。

 裴英娘有时候也会想,如果李令月不嫁给薛绍,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她将来的痛苦煎熬,免于她夹在⺟亲和丈夫中间的艰难处境?

 此刻裴英娘明⽩,自己的假设是不可能成立的。李令月年纪虽小,但她对薛绍的衷情早已经深⼊骨髓,任何人都改变不了。

 作者有话要说:

 唐朝时的官方语言不是长安的本地话哈~ M.aHYxS.cc
上章 大唐第一公主 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