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骚还是悠着点
自古,人们心有怨忿,免不了就要发点牢

。
《诗经》里就有不少牢

。《⾕风》一诗中就有

子对丈夫另觅新

的不満,也算是牢

。像《伐檀》中的“不稼不穑,胡取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獾兮?”算是很著名的牢

了。意思是说,你不种庄稼,怎么家里有那么多的粮食呢?你不上山打猎,你家里怎么就挂有那么多猎物呢?实际上是以反问句的方式表达了平民百姓对不劳而获者的愤慨或者说是牢

。
发点牢

,乃人之常情,却也不能

发。

子对丈夫、儿女对⽗⺟、兄弟对姐妹发点牢

不很要紧;臣子对帝王、下司对上级发牢

,有时就很惹⿇烦,再经无聇小人一挑拨,一上纲上线,就有丢官掉脑袋的危险,更严重的还会株连九族,累及亲朋戚友。
孟浩然一句“不才明主弃”就惹得唐明皇老大的不⾼兴,一辈子耿耿于怀,不录其为官。孟浩然也就永远只能凭点文墨功底做达官贵人的幕僚仰人鼻息讨碗饭吃。
柳永本⼊仕途,⼲过几任地方官了,不想任満回京城另等安排时出了问题。一次醉酒后,他在戏笔词章中流露对当朝宰相吕夷简常来索取他的词章供家

昑唱不満,颇夹了点牢

词语。也是合该出事,他的牢

词章偏偏又被奉命前来取词的吕府门吏给错拿了去,问题就来了。吕夷简看了当然很不⾼兴,自此怀恨在心,朝廷讨论柳永的人事安排时,他在宋仁宗面前极尽诽谤攻讦挑拨提间之能事,惹龙颜不悦,批下:“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任做⽩⾐卿相,风前月下填词”的御诏,实际上是永远罢免了柳永的官职,断了他的俸禄。柳永终至贫困潦倒,英年早逝,死后由几个烟花知己凑点钱才得以安葬。
孟浩然和柳永还不是最糟糕的。《汉书·杨恽传》载,⾝为平通侯、光禄勋(相当于皇宮侍卫总长)的杨恽因故贬为庶人。少年得志的他遭此变故,心有不平,便将満腹牢

在给朋友的信(即《报孙会宗书》)中表露了出来,加上平时也说过不少牢

怪话,结果被自己的一个仆人告发,惹汉宣帝恼怒,便以“大逆不道”罪将杨恽

斩,

子儿女发配边远地带,与杨恽关系密切的孙会宗等人均削职为民。
因牢

获罪者历史上不胜枚举,而以明清两朝为甚,连许多不是牢

的文字言语,也被

蛋里挑骨头硬编制出牢

来,横直要办你个活罪死罪,弄得人人自危,诚惶诚恐。故明清两朝末期,茶馆酒肆常贴有“莫谈国事”的忠告,告戒人们谨防“口祸”
其实,历代的牢

召祸和上世纪中叶的国中比起来,都小巫见大巫。胡风的一番牢

,不但自己横遭不测,还累及2100多人受株连,92人被捕,61人被处理。反右斗争中,又有数以万计的人因一句两句牢

而⾝陷囹圄。文化⾰命中,更是连夫

⽗子兄弟姐妹之间都发不得牢

,稍有疏忽,就会被“阶级觉悟”很⾼的亲人检举揭发,一不留神就大祸临头,且株连九族三代。文化大⾰命残害无辜之巨,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牵连范围之广,历朝历代望尘莫及。
时代毕竟有了不小的进步,如今因一二牢

招致杀⾝之祸的不能说没有,却毕竟不多了,因牢

而影响个人前程的个案却不罕见。如今兴下岗了,牢

太盛,就有可能丢饭碗,不是有某大学教授对校长发了几句牢

就被弄去看大门了么?某医学博士因对医院大宰病人的行为不満就被解雇,在国內都找不到工作了,后来被国美人聘了去。至于打工仔,就更没能力发牢

,老板炒打工仔的鱿鱼那简直易如反掌。
如果你没有下海捞金赚大钱的能耐,或者你没有被外国人聘任的能力,看不惯的人和事恐怕还只能开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庇可以放,牢

你可就要悠着点,尤其⽩纸黑字的牢

来不得。倘一意孤行,说不定哪天就有你的好看。
我们经常讲向前看,而好些大权在握者对过去时代的许多手段伎俩仍“心向往之”时不时的想搬出来用用。牢

招祸的历史,还没有写完。我们不能⾼兴得太早。
m.AhyXs.CC